本文转自:黑龙江日报
□张猛 卢成林
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、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背景下,创新已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,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。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在课程设置、教学方法、评价体系等方面需要改革,以满足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。当组织创新打破体制性桎梏,当数字技术重塑教育基本形态,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催生全新的育人生态系统。深入思考并探索创新能力培养下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路径,对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。
抢抓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机遇,构建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。自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提出以来,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体化改革成为了教育工作推进的主线。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明确提出要构建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,涵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调整学科设置机制、深化“四新”建设等,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方向。人工智能正加速推动教育教学领域的变革,深刻改变教学、学习、管理和评价方式,明确构建“师—生—机”一体化的未来课堂。第四代大学的概念应运而生,强调大学在国家和社会创新体系中的价值共创,高校教学创新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。
坚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,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机制。实行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改革,是高校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。高校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,坚持价值塑造—能力培养—知识传授“三位一体”人才培养理念,用创新管理理念引导教育管理机制创新,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,以学科知识、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着力点,立足时代特征和专业特色,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,制定完善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,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,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完善大学教育质量评估体系,有效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。高校要建立规范常态的质量评价机制和保证体系,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,推动教育管理改革相关工作进程稳步发展。完善教学状态评价体系,对教学过程、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状态等采取目标管理,对课程建设、理论教学、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进行监督管理,明确教学质量第一负责人制度,形成规范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,以评促管、评建结合。完善工作人员评估和奖罚制度,建立决策、执行、监督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制,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。
守正创新教育管理新模式,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平台体系。在新媒体大数据时代,高校采用新媒体教学模式,改善教学资源不均衡的现象,打造课程思政立体化创新、教学体系动态化重构、师资发展生态化培育、产教融合协同化运转、实训平台多元化整合的“五维”教育教学改革体系,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,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生态。构建立体式实践教学平台,打造集教学、科研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开放式实验基地,使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社会实践中,促进学生教育管理改革。
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,锻造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。师者,人之模范也。高校要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和培训,用思想武装教师头脑,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,确保教师队伍的政治方向正确。优化教师专业标准,加强学科交叉融合,完善教师成长发展路径,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支持。通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,激励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创新能力。引入“智慧+”理念,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。加强国际视野的培养,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,提升国际化水平。
基金项目:202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“面向在华留学生的《中国式现代化》国际思政课程设计与教学研究”(编号2023GXSZ104)。
[作者单位:张猛系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;卢成林系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]
联华证券-炒股开户在线股票配资平台-郑州股票配资平台-配资炒股理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